10月13日,山西功能农业研究院直属党支部与阳泉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党支部、农业标准化学院党总支联合开展“传承红色精神 赋能乡村振兴”支部共建活动。党员们怀着崇敬之心参加祭扫仪式,并走进百团大战纪念馆沉浸式学习,在红色历史中筑牢信仰根基,在党建联建中凝聚发展合力。

上午10时许,在张鹏程副局长、高志强院长、李慧锋副院长的带领下,党员们整齐列队于百团大战纪念碑前,面向镌刻着历史印记的纪念碑,向在百团大战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深深默哀并三鞠躬,以最质朴而崇敬的方式,寄托对先烈的深切缅怀与追思。默哀毕,党员们驻足凝视纪念碑上的文字,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不畏强敌、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更坚定了新时代农业战线党员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以实干助力乡村振兴的信念与决心。



在百团大战纪念馆展厅内,面对一幅幅记录着烽火岁月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承载着革命记忆的实物展品,高志强院长结合农业领域工作实际与在场党员交流感悟。在讲解员生动详尽的讲述中,各位党员都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与我们农业工作者肩负的使命高度契合。此次支部共建,既是红色基因的传承,更是工作合力的凝聚。党员们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把百团大战中“协同作战、勇挑重担”的精神转化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共同破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难题,让红色精神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开花结果。

下午3时,“泉才汇智・共创未来”人才沙龙活动暨富硒产业人才发展及标准建设座谈会在阳泉市富硒产业研究院召开。阳泉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委人才办,山西功能农业研究院院长高志强、副院长孙敏等产业专家,及阳泉市富硒产业协会企业家代表参加。会议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鹏程主持。

会上,张鹏程副局长指出,近年来阳泉立足天然土壤富硒资源禀赋,通过培育壮大富硒小米、富硒鸡蛋、富硒畜禽等特色产业,全市富硒农业经营主体已突破100家,创造产值10亿元,取得阶段性发展成效。但从产业发展实际来看,当前阳泉富硒产业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精深加工环节薄弱,二是产业标准体系尚未健全,三是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短缺。

高志强院长在会上首先对阳泉富硒产业发展成效给予肯定。他强调,这样的成绩离不开阳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政策支持,也离不开山西农业大学科研团队的技术支撑。针对阳泉富硒产业面临的问题,高志强院长指出,要推动阳泉富硒产业实现质的飞跃,关键要走好“四步棋”:第一步是土特产品品牌化,依托阳泉富硒资源独特性,挖掘产品文化内涵;第二步是品牌产品功能化,通过技术研发强化富硒产品的营养功能与保健价值;第三步是功能产品标准化,以标准规范产品质量,提升市场信任度;第四步是标准产品商品化,让符合标准的优质富硒产品真正走进市场。

随后,孙敏副院长结合产业实际,对破解发展瓶颈的举措进行补充。她指出,当前阳泉富硒产业要通过统一标准消除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为“阳泉硒品”品牌筑牢信任根基;另一方面,要创新人才引育模式,通过“柔性引才”汇聚省内外富硒领域专家,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会后,阳泉市富硒产业协会与山西功能农业研究院围绕生产技术规程研发与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并举行签约仪式。阳泉市富硒产业协会会长桑英姿和山西功能农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敏代表双方签署协议。

山西农业大学药用植物研究中心主任王晓闻、农业标准化学院副院长李慧锋、长三角功能农业(食品)研究院副院长毛彦军等参加此次座谈会。